close

柬埔寨不動產導演侯孝賢「刺客聶隱娘」以中唐為背景,環繞主角人物聶隱娘的親族關係、暗殺任務與周遭環境。從影像到故事,均以最素樸的生活為根柢,不強調戲劇張力,憑人物的性格、遭遇、理念帶動劇情。

侯孝賢曾說,該片「通關密語」是「一個人,沒有同類」,點出主角獨立於世俗之外的精神。由於影片各環節層次肌理豐厚,時代歷史特色和寓意時隱時現,10大索「隱」提供解讀參考。

一、「聶隱娘」原著與電影

侯孝賢「刺客聶隱娘」改編自唐代裴鉶「傳奇」中的「聶隱娘」,但只保留聶隱娘幼年離開父母、多年後以刺客身分返家的情節,並另安排聶隱娘奉師命刺殺青梅竹馬的魏博節度使田季安。

侯孝賢拍「聶隱娘」主要是因故事的現代性,聶隱娘自小被訓練為刺客,卻動了慈心,既有價值觀一夕瓦解。電影版更深入角色內在衝突,原著的磨鏡少年、精精兒、空空兒等電影裡都有,且添加更多背景細節。

金庸在小說「劍客行」書末附上「卅三劍客圖─九聶隱娘」的「話說聶隱娘」一文推論,唐代士人求官常得靠瑰麗的傳奇小說先求名,作者裴鉶撰文可能另有影射拍馬的目的。不過原著描寫人物奇技活靈活現,除了「妙手空空兒」已成平常用語;聶隱娘以羊角匕首取人首級、將人頭用藥化為水的想像,也被金庸「借轉」到「鹿鼎記」中,成為韋小寶將屍體化為水的「化屍粉」。

二、傅抱石

「刺客聶隱娘」攝影指導李屏賓拍過王童「策馬入林」、袁和平「詠春」等武打動作片,但在拍攝「刺」片之前,另有一種想像,希望拍出如畫家傅抱石山水畫般,人小景大、置身天地蒼茫的風格與意境。「刺」片影像雖非直接描摹傅抱石畫作,但卻掌握「於磅礡大氣中見精緻,於生機中見率真」的���色。

國畫界所謂「北石、南石」,「北石」為齊白石、1904年出生的傅抱石是「南石」。傅抱石的畫突破傳統,用筆雄健洗練,入四川後畫風更因師法自然、空曠飄逸。「刺客聶隱娘」在中國湖北大九湖取景時,侯孝賢即認為此地活生生是一幅水墨畫,並說「這就是一部傅抱石風格的水墨電影」。

三、聶隱娘的哭法與田季安的病癒

「刺客聶隱娘」裡的聶隱娘情緒內斂,唯一哭戲是多年後返家母親說起娘娘(嘉誠公主)過世前最放不下的是「屈叛了阿窈」。她聞言後以巾帕摀住全臉,壓住聲音,微微抽泣。電影聶隱娘的原型融合「天鵝之翼」的九歲女孩、「大頭妹」、大陸作家李娟與張愛玲「雷峰塔」裡的沈琵琶。沈琵琶有張愛玲童年與少女的影子,書裡琵琶在車站看老保母離去時寫道,「琵琶把條手絹整個壓在臉上,悶住哭聲,滅火一樣。」編劇因此借用在聶隱娘身上。

田季安與愛妾胡姬聊起兒時重病高燒,醫師束手無策,家人將他以竹篾子包裹置於陰涼處三天三夜,小隱娘的眼光也未曾離開。此療方出自「沈從文自傳」:「六歲時,我的弟弟方兩歲,兩人同時出疹子,時正六月,日夜總在嚇人高熱中受苦.. 我同我那弟弟兩人當時皆用竹簟捲好,同春捲一樣,豎立在屋中陰涼處,家中人當時業已為我們預備了兩具小小棺木,擱在廊下,十分幸運,兩人到後居然全好了。」侯孝賢深受該書影響,書裡內容也成編劇的資料庫。

四、置毒弒父,杖殺胞兄

電影裡的聶隱娘只在開場時成功執行一場刺殺任務,當時師父嘉信公主以此人「置毒弒父,杖殺胞兄,罪無可逭」,要聶隱娘「刺其首,無始知覺」。

嘉信公主是虛擬人物,但另有身世。根據編劇之一鍾阿誠建議,嘉信與嘉誠是孿生姊妹、出生於安史之亂期間,睢陽圍城時被道姑所救,並收養嘉信。深受動亂傷害的嘉信公主格外痛恨藩鎮禍國殃民,相信「殺一獨夫以救千百人,則殺之。」

司馬光在「資治通鑑」論及安史之亂後的唐代「禍亂繼起,兵革不息,民墜塗炭,無所控訴,凡二百餘年。」藩主爭權奪利不惜置毒弒父、杖殺胞兄之事,確實發生。杖殺是以杖擊打致死的極刑,唐朝在建中三年(782年),正式將「杖殺」列入法定死刑執行手段之一。

五、京師自京師,魏博自魏博

聶隱娘母親聶田氏轉述當年嘉誠公主下嫁魏博節度使田緒時,嫌后妃所乘的翟車破,改乘帝王的金根車,但嫁來後力求融入、辭退陪嫁宮女,從此「京師自京師,魏博自魏博」。

嘉誠公主的孤高主要在政治婚姻使她不止置身異鄉、更如在異國。一個唐朝、實為二國的文化差異,讓嘉誠公主只能撫琴紓解寂寞。陳寅恪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」寫道:「安史亂後,除擁護李氏皇室之區域,即以東南財富和漢化文化維持長安為中心之集團外,尚別有一河北藩鎮獨立之團體,其政治軍事財政等與長安中央政府實際上固無隸屬之關係,其民間社會亦未深受漢族文化之影響,即不以長安洛陽之周孔名教及科舉仕進為其安身立命之歸屬,故論唐代河北藩鎮問題必於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,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。」

嘉誠公主循先皇教訓,以決絕之心堅守魏博,但京師和胡化漢人統治的魏博文化生活落差大,無怪乎以「青鸞」自況。

六、青鸞與鏡子

「青鸞舞鏡」是「刺客聶隱娘」裡的重要意象,藉嘉誠公主之口說「瀱賓國王得一鸞,三年不鳴,夫人謂,鸞見類則鳴,何不懸鏡照之。鸞見影,終宵奮舞而絕。」再由聶隱娘道出「娘娘就是青鸞,一個人,沒有同類。」自幼與嘉誠公主親近的聶隱娘,是對方眼中的鏡中青鸞,彼此理解、陪伴,但隱娘卻遭嘉誠公主悔婚,給嘉信帶走。

嘉誠公主的孿生姊妹嘉信,是另一種鏡像,兩人容貌一致,為了中央朝廷各自奉獻。鏡子同時映照一樣為政治聯姻的田元氏,對鏡理妝容不得主公田季安青睞,面對神祕黑衣女(聶隱娘)和主公愛妾胡姬等威脅,為除異己,戴上面具、化身高手精精兒,穩固自家地位。

「青鸞」又是古代「鏡子」的意思,有如「青鸞」的聶隱娘遇上「磨鏡少年」堪稱絕配。

七、晨鼓

侯孝賢曾說,拍攝「刺客聶隱娘」時恨不得有時光機重返唐代,為此也做了不少功課,不但眼中可見的建築、器物、人物造型衣著考究,耳中聽到的聲音也不馬虎,其中「晨鼓」就是其一。鼓聲出現在早晨魏博節度使府外,田季安貼身侍衛夏靖發現有動靜、田元氏接著告知孩子蹴鞠時看見一名黑衣女子。此時鼓聲代表唐代宵禁結束、城門開放,但觀影時鼓聲深沉緩慢的節奏卻像打破寧靜的預告。

唐代晨鼓三千、暮鼓八百,城內有許多坊(居住區域),坊與坊之間有坊牆隔開,鼓聲響起與坊門會因此打開、關閉。關於晨鼓,在唐傳奇「任氏傳」中也有提到,「門旁有胡人鬻餅之舍,方張燈熾爐。鄭子憩其簾下,坐以候鼓,因與主人言。」,描述故事主角鄭六與女主角任氏告別後,因坊門關著沒開、門旁有胡人賣餅的店,剛點燈生火,鄭六就在簾下休息,等待解除宵禁的鼓聲,於是和主人聊了起來。

八、大僚小兒

電影序場聶隱娘再次出任務刺殺某大僚,她躲在梁上等待時機,最後並未出手殺人,並答覆師父「見大僚小兒可愛,未忍下手。」道姑嚴斥:「以後遇此輩,先殺其所愛,然後殺之。」原著聶隱娘因見刺殺對象和孩子逗弄嬉戲可愛,不忍下手,拍片時原本也安排大僚與孩子玩耍,但拍著拍著,孩童演員愛睏而睡著,導演侯孝賢乾脆把情節改成後來大僚與小孩都睡著,而且小孩是真的睡了。當時侯導在現場,看見小孩玩累睡去,還對工作人員比了一個「噓」安靜的手勢。

這場戲裡,飾演小孩乳母的正是小孩的母親,可以就近安撫。相較於小孩與父親玩耍,讓孩子睡在父親身旁,更顯見孩童如幼獸般需要保護,引發聶隱娘的惻隱之心。

在大僚父子坐在地上丟球時,有蛾類翩翩來去,這飛蛾也是真的,侯導笑說,「是從唐朝派來的。」

九、鬍子與胡旋舞

唐代男人在行冠禮後,幾乎都留鬍子,從許多唐代人物畫像或是人俑等都可看到男人留八字小髭、下巴還有山羊鬍。這些男人共通的外型,在「刺客聶隱娘」中均可看到,無論是老一輩的聶鋒、田興或年輕一輩的田季安、夏靖都留鬍子,就連磨鏡少年也同樣有著現代人感覺有些老氣的鬍子。在唐張萱「虢國夫人遊春圖」裡出現的男人沒鬍子,因是宦官。

唐代樂舞吸收異域特色,依節奏快慢、風格剛健或優雅,可分為「健舞」與「軟舞」,出現在電影裡的胡旋舞則屬前者。胡旋舞來自西域康居(現今哈薩克)「舞急轉如風,俗謂之胡旋。」在唐代十分流行,楊貴妃、安祿山都是箇中高手。

與電影聶隱娘約同世代的唐人白居易的詩「胡旋女」,「貴妃胡旋惑君心,死棄馬嵬念更深。從茲地軸天維轉,五十年來制不禁。胡旋女,莫空舞,數唱��歌悟明主。」無論是楊貴妃或胡姬的胡旋舞姿都深獲她們的男人喜愛,但「明主」昏昧難悟。

十、庶出的田季安

「刺客聶隱娘」裡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的父親田緒娶嘉誠公主為正室,嘉誠公主無子嗣,田緒3個兒子,全為庶出。舊唐書中寫「季安,字夔。母微賤,嘉誠公主蓄為己子,故寵異諸兄。」田季安既是母親身分卑微的庶出子、又非長子,能接節度使大位,實與嘉誠公主收他為繼子有關。

唐代文化多元,但婚姻講究「門當戶對」,法律有「良賤不婚」規定,貴族、平民等為「良人」、官私奴婢、倡優樂戶等則為「賤民」。男人如果娶婢女為妻,得面臨兩年苦役的懲罰,就算婢女生子,婢女頂多只能當「侍妾」。由於奴僕等同財產,事關生產、甚至稅收,因此良賤身分的確認為唐代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礎,規定森嚴。

唐傳奇裡的聶隱娘嫁給磨鏡少年,也是一種階級衝突。因聶隱娘的父親聶鋒是魏博大將,她主動要求下嫁給四處流浪的匠人,可見其個性對主流階級的叛逆又充滿自信。

●看最麻辣的娛樂「噓」評,請上「噓!如何自處」臉書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dnhowtobemyself

新聞影音推薦

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刺客聶隱娘-10大索-隱-160000737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郁人羹妙湍鑼寒 的頭像
    林郁人羹妙湍鑼寒

    ro4davidppyx的部落格

    林郁人羹妙湍鑼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